2023年  第37卷  第2期

封面
2023-02封面封底
2023, 37(2)
摘要:
2023 年 2 期目录
2023, 37(2): 1-2.
摘要:
高压物性与结构
二维层状材料FePSe3的高压物性
郑飞力, 颜建, 黄艳萍, 罗轩, 迟振华, 吕心邓, 崔田
2023, 37(2): 021101. doi: 10.11858/gywlxb.20230617
摘要:

FePSe3在高压下会出现半导体到金属的转变、超导电性以及高自旋到低自旋的转变等多种有趣的物理现象,但目前对其在高压下的晶体结构分析仍以理论研究为主,结构的不确定阻碍了对其物理性质的深入研究。为此,利用金刚石对顶砧结合高压拉曼光谱、高压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以及高压电输运测量,对FePSe3在高压下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ePSe3在低于60.0 GPa的压力范围内经历了3次结构相变,完成了LP—HP1—HP2—HP3的转变。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FePSe3的高压新相HP2和HP3,并给出其可能的空间对称群。HP2相和HP3相具有超导电性,超导温度随压力的升高而降低,致使超导相图呈现“穹顶”状。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厘清FePSe3的压致相变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支撑。

自动校准的多相状态方程建模方法及其在锡中的应用
孙毅, 向士凯, 耿华运, 甘元超, 吴凤超, 王玉锋, 陈涵, 李俊, 高俊杰, 杨靖, 戴诚达
2023, 37(2): 021301. doi: 10.11858/gywlxb.20220709
摘要:

状态方程与描述能量、动量、质量守恒的偏微分方程一起,构成了可求解材料动态压缩行为的完备流体力学方程组。动态压缩下,相变会导致材料内能、密度、强度等物理性质的不连续变化,需要构建多相状态方程模型才能精确描述这些变化。通过多相状态方程模型的自动组装,采用计算机智能优化算法自动校准状态方程模型参数,发展了自动化的多相状态方程建模程序AEOS(automated equation of state)。利用AEOS,构建了锡的3套状态方程模型,3套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相关实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AEOS程序的适用性。将构建的状态方程模型应用于一维流体力学模拟,发现锡冲击到17 GPa再等熵卸载到常压的压力-温度路径会经过β相-体心四方相-液相三相点,并且可以很好地解释在15.4 GPa的冲击压力下锡的微喷颗粒呈现固-液混合态的实验现象。AEOS的良好表现证明其在大型数字化科研平台以及高通量材料物性计算中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高压技术
一级气体炮制退器的流场分析及其效率测试
廖国柔, 马国鹭, 张浩, 陈万华, 宗建宇, 李中杨
2023, 37(2): 023301. doi: 10.11858/gywlxb.20220692
摘要:

针对口径为50 mm的一级气体炮制退器,基于三维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结合多区域动网格技术,对侧孔倾角为120°、孔径为16 mm的制退器流场形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发射压力对冲击波形成、发展和衰减的变化规律以及制退效率的影响。搭建了一级气体炮发射平台,并进行了制退效率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模拟计算得到的一级气体炮制退器的制退效率与实验结果的最大相对偏差小于1.25%,制退器的流场动态发展与实验结果高度一致;制退效率随发射压力的升高呈线性增大,对于侧孔倾角为120°、孔径为16 mm的制退器,当发射压力由5 MPa提升至10 MPa时,制退效率由4.87%提高至12.71%。

高压下物质的动态响应
高温高应变率下G550冷弯钢的动态力学行为
严吉涛, 陈文飞, 张浩, 尤建, 史超铭, 蒋昊成, 朱珏
2023, 37(2): 024101. doi: 10.11858/gywlxb.20220705
摘要:

为研究G550冷弯钢在高温和高应变率下的动态力学性能,采用高温同步控制霍普金森拉杆装置,开展了不同温度下的高应变率拉伸试验,并在高速液压拉伸试验机上进行了室温下的中应变率拉伸试验。通过获得的应力-应变曲线,得到了材料的本构模型,结合微观形貌分析,探究了温度和应变率对流变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G550冷弯钢具有明显的应变率强化和温度软化效应。在特定的高应变率范围内(1000~1500 s−1),温度对流变应力的影响大于应变率。基于温度软化系数随温度变化的特征,提出了G550冷弯钢的修正Johnson-Cook本构模型。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G550冷弯钢在高温和高应变率下的动态力学行为,从而为G550冷弯钢在高温、爆炸冲击相关的有限元仿真提供参考。

一维应变层裂过程中孔洞聚集行为研究
钟政, 蒋招绣, 王永刚
2023, 37(2): 024201. doi: 10.11858/gywlxb.20220655
摘要:

延性金属的层裂行为包含孔洞成核、长大和聚集过程,其中孔洞聚集难以通过实验方法直接观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延性金属层裂过程中孔洞之间的聚集行为和竞争机制,讨论了孔洞间初始韧带距离、孔洞直径和孔洞位置分布对孔洞聚集的影响。通过实时统计孔洞长大过程中直径的变化,定量分析孔洞聚集的起始时刻。计算结果显示:当初始韧带距离由20 μm增加至50 μm时,相同孔径孔洞间聚集的起始时间不断延长,聚集时的直径增长加速度由1.717 Gm/s2降至0.602 Gm/s2;具有不同孔径比的孔洞之间发生聚集时,小孔优先向大孔靠拢;45°分布方式的孔洞在长大阶段的直径增长加速度最大,约为3.179 Gm/s2,且最早发生聚集。计算结果显示,在三孔聚集中,初始韧带距离和孔径相同的孔洞之间几乎同时发生聚集并贯通,且孔洞间聚集的起始时间随着初始韧带距离的增加而延长,大孔向附近小孔聚集的起始时刻较迟。计算结果揭示了层裂实验中难以观察到的孔洞长大和聚集的细观物理过程,对了解材料层裂的物理过程和本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聚能侵彻体作用下钢-CFRP层合板的防护性能
袁浩天, 刘钊, 孙文豪, 张之凡
2023, 37(2): 024202. doi: 10.11858/gywlxb.20220698
摘要: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reinforced polymer,CFRP)具有优越的抗侵彻性能,正逐渐应用于舰船抗爆抗冲击防护设计。为了研究钢-CFRP层合板在聚能侵彻体作用下的防护性能,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建立聚能装药空中爆炸对钢-CFRP层合板破坏的数值模型,探究聚能装药的空中爆炸载荷特性及其对钢-CFRP层合板的毁伤机理。采用等面密度方法,设计了CFRP作为面板、背板和夹芯层时多种钢-CFRP层合板形式,通过侵彻后侵彻体头部降速以及层合板破口大小,讨论了CFRP敷设位置对层合板防护效果的影响,给出了较优的敷设形式。在此基础上,对层合板的厚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CFRP-钢-CFRP夹芯结构在聚能侵彻体作用下的防护效果最佳,较佳的厚度比为4.0∶1.4∶4.0。

柱面SH波作用下管道的动力响应
雷鸣, 张茂晨, 秦子豪, 杨民, 张维, 路世伟
2023, 37(2): 024203. doi: 10.11858/gywlxb.20220690
摘要:

在地下空间开发建设过程中,钻爆法开挖诱发的爆破地震波对地下管道安全至关重要。当爆源距离管道较近时,波阵面的曲率会对管道的爆破动力响应特性产生显著影响。采用波函数展开法研究了柱面SH波爆破作用下管道的动应力集中问题,首先讨论了混凝土管道和PVC管道的动应力集中系数分布规律,进而探讨了一般情况下波源到管道轴线距离、入射波频率以及管道与土层剪切模量比η对管道内壁动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PVC管道,混凝土管道内壁的动应力集中系数分布形状对柱面SH波频率较敏感;η是影响管道动应力集中系数的重要指标,当入射波频率一定时,随着η的增大,管道最大动应力集中系数也逐渐增大;η一定时,随着入射波频率增大,管道最大动应力集中系数逐渐减小;波源到管道轴线距离会因波阵面曲率对管道破坏位置产生影响,而其对最大动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较小。

高应变率加载下FCC金属晶体取向对孔洞增长的影响
米星宇, 钟政, 蒋招绣, 王永刚
2023, 37(2): 024204. doi: 10.11858/gywlxb.20220711
摘要:

采用率相关的晶体塑性本构模型研究了冲击荷载作用下晶体取向对面心立方金属内部孔洞增长的影响。利用VUMAT子程序,将率相关晶体塑性本构模型嵌入ABAQUS有限元软件中,分析了单晶晶内孔洞、双晶晶界孔洞和三角晶界孔洞的增长行为,结果显示:孔洞的变形模式与晶体取向、晶界位置(冲击加载方向与晶界的相对方位)、加载方向相关,晶体的滑移线模型与晶界位置之间的关系可以反映孔洞增长方向。对于晶内孔洞,加载方向越接近[011],孔洞开始增长变形时间越晚,但孔洞的总体增长变形越大;加载方向越接近[111],孔洞开始增长变形时间越早,但孔洞的总体增长变形越小。对于晶界处孔洞,晶界位置影响孔洞的部分变形,但不会影响总体变形。晶体受冲击之后,若孔洞增长方向沿晶内,则晶界会促进孔洞沿晶内增长;若增长方向沿晶界,则晶界会促进孔洞沿晶界方向增长,抑制其向晶内增长。

基于机器学习的钢筋混凝土板在爆炸作用下的最大位移预测模型
朱玉富, 赵春风, 周志航
2023, 37(2): 024205. doi: 10.11858/gywlxb.20220667
摘要:

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板作为工程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在遭受意外爆炸或恐怖袭击时极易发生破坏,甚至引起结构的整体倒塌,因此,了解和预测混凝土板在爆炸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对增强工程结构的抗爆防护能力、减轻生命和财产经济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收集整理了国内外文献中普通RC板爆炸试验和基于试验进行参数化分析的数值模拟数据,采用机器学习回归算法中的支持向量机和高斯过程回归两种算法等对近场爆炸作用下RC板的最大位移进行预测;运用改进的偏差-方差分解原理对模型的泛化性能进行分析,同时将机器学习模型与现有的预测方法进行对比;最后,采用置换特征重要性和Sobol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从局部和整体对模型特征进行解释,增加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和高斯过程回归两种机器学习方法的泛化性能都较好,并且高斯过程回归算法的预测效果优于支持向量机算法。对比现有预测方法发现,机器学习方法更优,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计算效率,且得出了不同输入参数对模型输出结果的影响,实现了对输出结果的可解释性,进一步验证了其可靠性。研究结果可为机器学习在爆炸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高压科学应用
块石混凝土遮弹层界面对抗侵彻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柳兴旺, 邓旭艳, 秦青阳, 王银
2023, 37(2): 025101. doi: 10.11858/gywlxb.20220669
摘要:

基于三维细观建模方法和Kong-Fang混凝土材料模型,开展了某弹体侵彻块石混凝土遮弹层的数值模拟研究。采用块石与基体混凝土共节点建模和面面接触建模两种方式,探讨了界面对弹体过载、侵彻深度以及混凝土与块石损伤破坏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块石与混凝土共节点建模方式强化了块石与混凝土间的界面效应,高估了靶体的整体性,而面面接触建模方式弱化了界面效应,故采用共节点建模方式时,弹体过载(加速度)偏大,侵彻深度偏小;采用共节点建模方式时,损伤区域沿C100混凝土和块石交界面发展,损伤区域连续,而采用面面接触建模方式时,损伤区域在弹道近区连续,近区与远区损伤不连续。基于数值模拟结果,进一步对块石混凝土遮弹层的工程设计计算提出了实用性建议。

JO-9C(Ⅲ)炸药的飞片冲击起爆判据参数拟合
贺翔, 董海平, 严楠
2023, 37(2): 025102. doi: 10.11858/gywlxb.20220680
摘要:

针对JO-9C(Ⅲ)炸药的冲击起爆判据参数缺失问题,结合理论模型和模拟计算结果,拟合得到了JO-9C(Ⅲ)炸药的3种不同形式的起爆判据参数。利用AUTODYN软件,建立了不同尺寸钛飞片冲击起爆JO-9C(Ⅲ)炸药的数值模型,得到不同尺寸钛飞片起爆JO-9C(Ⅲ)炸药的临界速度。根据冲击起爆理论和飞片临界起爆速度,计算出JO-9C(Ⅲ)炸药内入射冲击波的波阵面参量,再结合p-τ、James和Π-τ 3种起爆判据形式,拟合得到JO-9C(Ⅲ)炸药的起爆判据参数,起爆判据参数的拟合精度从高到低依次为Π-τp-τ、James。

基于有效冲量的水下爆炸冲击波对平板结构的毁伤准则
毛致远, 段超伟, 宋浦, 胡宏伟, 郑监
2023, 37(2): 025103. doi: 10.11858/gywlxb.20220625
摘要:

为了准确评估水下爆炸冲击波对平板结构造成的毁伤效果,提出以有效冲量作为毁伤准则的威力参量类别,并给出了考虑球面波斜入射效应的平板结构有效冲量计算方法。新准则通过动量守恒方程计算得到的平板结构实际获得冲量对比毁伤效果,表现为冲击波峰压、时间常数以及板结构特征参数的联合形式。借助数值模拟与文献数据,对比分析了准则的准确度和适用性。结果表明:相对于冲击波峰压、比冲量、能流密度等单一威力参量,新毁伤准则在评估平板结构的毁伤程度时误差更小;在对比不同炸药毁伤威力以及预估未知工况毁伤效果两种应用场景中,新准则的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新提出的毁伤准则用于对比和评估水下爆炸冲击波对板结构的毁伤效果时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约束对陶瓷/钢复合靶板抗侵彻性能的影响
夏习持, 李永清, 侯海量, 李典
2023, 37(2): 025104. doi: 10.11858/gywlxb.20220624
摘要:

为探究施加约束对陶瓷破碎位移规律和陶瓷复合装甲抗侵彻性能的影响,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有限元法(SPH-FEM)对柱状弹侵彻陶瓷/钢复合靶板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陶瓷复合装甲的破坏响应特性和弹体运动、受力变化,对侵彻过程进行了阶段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自约束、侧向约束、面板约束3种约束方式对陶瓷破碎位移的影响,并对靶板防护性能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通过施加约束限制陶瓷锥的位移是充分发挥陶瓷复合装甲防护能力的关键,施加3种约束方式均能够减小破碎陶瓷的横向位移或纵向位移,从而在一定范围内有效提升陶瓷复合靶板的抗侵彻能力。

爆轰驱动下45钢半球壳膨胀断裂破片回收研究
张世文, 陈艳, 但加坤, 李英雷, 刘明涛, 汤铁钢
2023, 37(2): 025301. doi: 10.11858/gywlxb.20220665
摘要:

基于爆炸驱动金属半球壳产生的破片速度分布特点,设计了聚氨酯泡沫/水/聚氨酯泡沫3层介质组合的破片全回收系统。聚氨酯泡沫桶由侧壁与底部一次成型的3个泡沫桶组件拼接,结构紧凑,防水性能高。在泡沫桶底部盛水并增加一定厚度的漂浮泡沫板,加强了回收池底部防护。采用该泡沫桶开展了中心点起爆驱动45钢半球壳膨胀断裂的全回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破片回收率超过88%,破片内外表面辨识度高,绝大多数破片穿透泡沫桶侧壁和漂浮泡沫板并沉入水底。漂浮泡沫板和底部水层对破片速度的衰减效果明显,泡沫桶底部无破片侵彻。新设计的回收系统可回收接近2π立体角的飞散破片,表明该回收系统的适用范围涵盖了实验装置在起爆点单边的爆轰实验,拓展了该回收池可回收的破片种类。此外,新系统将竖直方向的组合衰减层总尺寸减至70 cm,为进一步优化和减小回收池尺寸提供了依据。根据破片测量数据,给出了破片质量分布结果,以及回收破片的平均厚度、平均尺寸等相关信息,并简要分析了半球壳破片与柱壳破片的特征差异,继而推算出半球壳断裂应变明显小于柱壳的断裂应变,为不同应力状态的壳层膨胀断裂机制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实验数据支撑。

新建车站密贴下穿长期服役车站改扩建变形控制技术
刘兵科, 麻建飞, 贺家新, 张斌, 李益铭, 刘夏冰, 贺少辉
2023, 37(2): 025302. doi: 10.11858/gywlxb.20220676
摘要:

为保证新建车站密贴下穿服役近50年车站改扩建施工的安全稳定,开展了运营和预留车站的状态评估,依据结构状态制定了施工变形控制标准,借助数值模拟对比了不同扩建施工方案的影响,并结合现场实施验证了优选方案的效果。结果表明:先期建成车站结构存在装饰层掉落、混凝土开裂、剥落、碳化、钢筋腐蚀、底板渗漏水、区间积水及变形缝不均匀沉降等问题;交叉中隔壁法(central cross diagram,CRD)方案中预留3号线车站的最大沉降量为2.2 mm,地表沉降1.7 mm;洞桩法(pile beam arch,PBA)方案中车站的最大沉降量为1.3 mm,地表沉降1.1 mm。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推荐在该改扩建工程中采用PBA施工方案。现场采用PBA施工方案后,2、3号线车站结构的最大竖向变形分别为−1.28和−1.01 mm,监测指标均在安全阈值内。研究结果可为类似长期服役改扩建工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