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高压科学卓越青年学者”评选结果揭晓

发布日期: 2022-07-11 阅读次数:
  • 分享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22年7月6日,中国物理学会高压物理专业委员会召开视频会议,评选第三届“高压科学卓越青年学者”,吉林大学的刘寒雨教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的李俊研究员和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的郑海燕研究员获此殊荣。

       近年来,高压作为一门正在加速发展的新兴学科,与化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天体物理等多学科交叉融合,随着高压技术的不断突破,压力在物质科学的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高压科学进入了“激动人心和富有成果的阶段”。从事高压科学研究的队伍也随之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果。中国物理学会高压物理专业委员会于2019年设立“高压科学卓越青年学者”奖,以促进我国高压科学青年领军人才的成长,推动我国高压科学事业的持续发展。

       今年是“高压科学卓越青年学者”评奖的第三年,多名非常优秀的高压科学青年学者参与申报。经专委会委员们投票、讨论,刘寒雨、李俊和郑海燕三位青年学者脱颖而出,获得本届“高压科学卓越青年学者”奖,以下进行简要介绍。


       刘寒雨,1984年生,博士,吉林大学物理学院计算方法与软件国际中心教授,曾在美国卡耐基研究院和加拿大萨省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2018),长期从事高压计算物理研究工作。系统研究了氢和氦等轻元素化合物体系在高压下的晶体结构和性质,计算设计了氢笼合物结构的LaH10等新型富氢高温超导体,预言首个在地球内部压强条件下稳定存在的氦化合物(FeO2He),部分研究结果得到后续实验证实。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学术论文70余篇,含1篇Nat. Commun.、4篇PRL、4篇PNAS、1篇JACS,所有论文的总被引8500余次。曾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获得吉林省“长白山人才工程”域外领军人才、吉林省第八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二层次)、第四届极端条件下物质与辐射国际会议“MRE青年科学家奖”、第十届亚洲高压会青年奖。


       李俊,1982年生,博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冲击波物理与爆轰物理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极端高温-高压材料物性与冲击波响应特性研究。长期关注“高压下强关联电子体系结构及其与物性的关联”问题,致力于发展动高压精密加载及先进诊断技术,研究动态压缩下金属材料热力学状态方程、电-光性质和相变动力学行为,为凝聚态物理基础研究重大难题解决、国防装备建设性能评估提供了重要支撑。获省部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专利4项,在GRL、Carbon、J. Alloy. Comp.、PRL、PRB、Measurement等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得国防基础科研核科学挑战专题“科学挑战英才”奖。



       郑海燕,1982年生,博士,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极端条件下碳基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反应机制研究。将分子设计与极端高压条件相结合,合成了一系列原子尺度有序的金刚石纳米线、纳米石墨带、石墨烷等常规方法难以得到的碳基材料,实现了对材料电学、力学等性能的有效调控,为碳基材料的精准合成开辟了高压道路。同时详细研究了高压聚合反应的机制,发现了空间选择性及氢原子诱导聚合等重要的反应规律,为理解深地油气的形成与转化、含能材料的设计与合成等领域提供了分子层面的认识与设计思路。在包括PNAS、Chem. Soc. Rev.、Angew. Chem. Int. Ed.、Chem. Sci., J. Am. Chem. Soc.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他引1100余次,研究成果被美国能源部、中国科学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刊等进行了亮点报道。

  • 分享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发布日期: 2022-07-11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