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  第18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研究论文
高压下纳米尺寸Sr2FeMoO6粉末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学特性的研究
张江山, 鄂蓓, 禹日成, 李凤英, 李晓东, 李延春, 马麦宁, 刘景, 刘振兴, 鲍忠兴,
2004, 18(3): 193-197 . doi: 10.11858/gywlxb.2004.03.001
PDF (742)
摘要:
采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通过控制其化学反应过程,合成了高纯的多晶纳米级粉末Sr2FeMoO6样品A(50 nm)和样品B(100 nm)。对其在高压下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并将样品A和样品B的实验结果与已报道的粒度达微米级的块状Sr2FeMoO6样品C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在实验测量范围内,样品A(50 nm)呈现出最大的体弹模量B0,并在电阻-压力曲线中,电阻下降区域表现出相对较缓的变化率,晶界效应可以用来很好地解释此结果。电学性质测量实验表明,样品在高压下发生了电子结构相变。
炸药爆炸变形和首次破碎的研究
胡栋, 韩肇元, 张寿齐, 赵玉华, 王炳仁, 陈军, 蔡庆军, 姚协成, 董石, 孙珠妹
2004, 18(3): 198-202 . doi: 10.11858/gywlxb.2004.03.002
PDF (824)
摘要:
利用纹影技术研究了炸药爆轰后驱动物质的变形过程。为了便于观察,待测物质选取为变形比较大的介质水。实验观察表明,在炸药爆轰作用下,筒状水的膨胀首先由雷管起爆端开始,形成了倾斜状、波浪形的界面。结果表明:阵面的波动破裂均从外界面开始,界面的不稳定性可能是导致其失稳并破碎的主要原因。实验还观察到炸药爆轰后不同延迟时间的物体从大块变成小块的发展过程。研究中克服了炸药爆轰产物发光对图像的影响,以及爆炸振动对光路的影响。研制了一种简易的触发探针,解决了外光源和炸药爆轰的同步问题。
水下爆炸特性的二维数值模拟研究
梁龙河, 曹菊珍, 袁仙春
2004, 18(3): 203-208 . doi: 10.11858/gywlxb.2004.03.003
PDF (789)
摘要:
对带有3 mm左右厚铝壳或钢壳的柱形TNT、RS-211、T/(35/65)以及ROT901装药在水下采用一端点起爆后,水中冲击波超压分布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研究。对该四种炸药的每一种,分别考虑了药量为1 kg、3 kg、5 kg和8 kg四种TNT当量的柱形装药情况。柱形装药的长径比为L/D=1.5左右。计算使用的程序为二维欧拉多流体网格法流体力学计算程序MFIC。给出了水中冲击波超压的空间和时间分布;对铝壳和钢壳两种情况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给出了缩比模型与1∶1模型之间相应物理量之间的缩比关系。
冲击引起石墨金刚石相转变机理的探讨
张万甲
2004, 18(3): 209-219 . doi: 10.11858/gywlxb.2004.03.004
PDF (913)
摘要:
通过对冲击引起石墨转变为金刚石两种相转变模型的比较和冲击波在疏松介质中传播特性的分析,研究了在冲击波阵面内形成热斑的机制和引起原子发生异常迁移的机制,进而探讨了在冲击波阵面内,在热斑区,石墨金刚石的相变过程,以及卸载时金刚石的石墨化过程。
高温高压下C3N6H6分解产物的研究
姚立德, 禹日成, 李凤英, 刘振兴, 李吉学, 靳常青
2004, 18(3): 220-224 . doi: 10.11858/gywlxb.2004.03.005
PDF (766)
摘要:
采用高温高压方法分解缩聚三聚氰胺(C3N6H6),得到一种棕黑色粉末。经过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产物主要由未完全分解的原料、碳和分解过程中的过渡相组成。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过渡相在某一方向具有长周期结构;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形貌,产物为片状组织,且其中有少量气孔;X射线能散结果表明,C∶N3.27∶1(原子比);此外,进行了红外吸收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产物主要键合状态是C(sp2)=N和C(sp2)N。
光纤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系统在高压物理中的应用
翁继东, 谭华, 陈金宝, 贾波, 胡绍楼, 马云, 王翔
2004, 18(3): 225-230 . doi: 10.11858/gywlxb.2004.03.006
PDF (931)
摘要:
介绍一种全光纤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FVISAR),论证了采用SLD宽光谱光源的全光纤速度干涉仪的等程干涉工作原理。对喇叭振动以及Hopkinson压杆加载条件下,铝样品的自由面速度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该FVISAR系统工作稳定,可用于低自由面速度剖面的测量。
入射波整形技术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赵习金, 卢芳云, 王悟, 李英华, 林玉亮
2004, 18(3): 231-236 . doi: 10.11858/gywlxb.2004.03.007
PDF (985)
摘要:
在硅橡胶材料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实验中,实验研究了如何实现常应变率加载,并且得到了整形器尺寸与加载应变率之间,以及加载应变率与试样厚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根据预估入射波形的理论模型,给出了采用H62黄铜整形器整形后入射波形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发射过程中混合燃料介质内孔隙的绝热压缩
张奇, 纪艳华, 白春华, 闫华, 赵永涛, 罗艾民, 付智敏
2004, 18(3): 237-244 . doi: 10.11858/gywlxb.2004.03.008
PDF (644)
摘要:
燃料空气炸药武器战斗部装填的云爆剂一般是固液混合态,固液混合药剂介质内部难免存在孔隙,孔隙尺度对发射安全性有重要影响。通过对孔隙压缩物理过程的理论分析,研究孔隙尺度对混合燃料发射安全性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判别准则,给出发射过载加速度、混合燃料介质内孔隙尺度、孔隙绝热压缩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并提出了发射模拟装置设计应考虑战斗部内装药缺陷的有关参数,给出相应的设计依据。固液混合燃料介质内孔隙的尺度越小,其压缩产生的温度越低,抗过载能力就越强。如果圆形孔隙的直径为70 m,在发射过载加速度为100 km/s2 的情况下,孔隙压缩产生的最高温度约573 K。将该值与固液混合药剂能够承受的临界温度进行比较,就可判断药剂在发射过载过程中的安全性。
爆炸焊接参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王铁福
2004, 18(3): 245-251 . doi: 10.11858/gywlxb.2004.03.009
PDF (894)
摘要:
根据爆炸焊接理论,综合分析了相关爆炸焊接参数的计算方法,利用Visual C++语言编制了爆炸焊接参数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该程序采用菜单和视图形式对输入、输出命令结果进行操作,方便直观。与有关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计算所给出的焊接窗口及最佳焊接参数具有很高的准确度。爆炸焊接CAD方法对于减少实验次数,摆脱经验设计方法,选择最佳焊接参数将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聚晶金刚石复合体超高压液相烧结理论研究
邓福铭, 赵国刚, 王振廷, 郭港, 刘晓慧, 陈启武
2004, 18(3): 252-260 . doi: 10.11858/gywlxb.2004.03.010
PDF (1122)
摘要:
在对前人有关聚晶金刚石超高压烧结机理的综合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对金刚石与不同组分的钴熔体相互作用规律,及金刚石从钴熔体中的结晶热力学与动力学的理论研究,提出了石墨优先金刚石溶解和金刚石石墨化溶解的观点,阐明了钴熔体的性质对金刚石(石墨)的浸润扩散溶解过程,以及金刚石再结晶析出过程的影响,认为在金刚石-钴烧结系统中存在三种主要烧结机构:颗粒重排,溶解-析出和聚晶固架形成机构。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碳含量钴熔体在烧结过程中,对于促进金刚石表面石墨化,进一步引起颗粒重排,实现sp3结构碳原子在金刚石颗粒间的有效迁移传递以及D-D直接结合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上述金刚石超高压液相烧结理论的基本观点,可较合理地解释聚晶金刚石复合体(PDC)在超高压烧结过程中观察到的一些基本现象和实验事实。
国产PVDF压电薄膜的冲击加载及卸载响应研究
李焰, 张向荣, 谭红梅, 刘晓玲, 裴明敬
2004, 18(3): 261-266 . doi: 10.11858/gywlxb.2004.03.011
PDF (1043)
摘要:
对两种厚度的国产PVDF压电薄膜,用轻气炮和激波管进行了冲击加载应力-电荷曲线的标定,并与其它若干种国内外的PVDF标定曲线进行了对比和分析;采用阶梯卸载和同时测量质点速度的方法,研究了PVDF压电薄膜的冲击卸载响应特性,发现有明显的滞后效应存在。
研究简报
体积压缩对二硼化物电子结构的影响
柴永泉, 靳常青, 刘邦贵
2004, 18(3): 267-272 . doi: 10.11858/gywlxb.2004.03.012
PDF (783)
摘要:
应用准确的第一原理方法,对20种二硼化物进行了体积压缩后的电子结构比较研究,总结了二硼化物电子结构随体积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的压力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响应曲面法优化超高压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条件的研究
高瑀珑, 王允祥, 江汉湖
2004, 18(3): 273-278 . doi: 10.11858/gywlxb.2004.03.013
PDF (767)
摘要:
因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显著影响超高压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的外界因子是温度、压力和保压时间。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建立了超高压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探讨了上述3个因子的交互作用及其最佳水平范围,优化出杀灭6个数量级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的外界条件为:温度34.35 ℃,压力329.84 MPa,时间15.53 min。
阵列式薄膜锰铜计的动态压阻响应研究
滕林, 杨邦朝, 杜晓松, 周鸿仁, 崔红玲
2004, 18(3): 279-282 . doi: 10.11858/gywlxb.2004.03.014
PDF (783)
摘要:
利用直流磁控溅射薄膜工艺制备阵列式薄膜锰铜压阻计,以氧化铝作为基片和绝缘封装材料。在结构上,4个具有相同阻值的薄膜锰铜计在同一氧化铝基片上呈对称分布。51.72 GPa压力下的动态加载实验表明,4个计的压阻一致性好,无高压旁路效应,验证了薄膜锰铜压阻计动态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超高压水除锈技术及其阶段性方程
薛胜雄, 王乐勤, 彭浩军, 樊毅斌, 陈正文, 王永强, 于雷, 朱华清
2004, 18(3): 283-288 . doi: 10.11858/gywlxb.2004.03.015
PDF (952)
摘要:
水能生锈,也能除锈。以200~250 MPa的超高压纯水射流进行了除锈自动作业和防止返锈的一系列试验研究。阐述了高压水射流除锈这一成套设备创新技术,并对射流形成、流场模型和作业效率给出了各自阶段性的数理方程。试验证明:本课题参数优化,满足了实际作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