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龙期威
. 分形图形周界和面积的关系. 高压物理学报,
1990, 4(4): 259-262 .
doi: 10.11858/gywlxb.1990.04.004
|
[2] |
董连科
, 吕国浩
, 王克钢
, 王晓伟
. 标度理论及其分形几何. 高压物理学报,
1990, 4(3): 187-193 .
doi: 10.11858/gywlxb.1990.03.004
|
[3] |
庞小峰
. 生物大分子中的孤立子激发与分形特性. 高压物理学报,
1992, 6(2): 116-126 .
doi: 10.11858/gywlxb.1992.02.005
|
[4] |
董连科
, 王晓伟
, 王克钢
, 吕国浩
. 分形用于材料断裂韧性研究的不定性问题. 高压物理学报,
1990, 4(2): 118-122 .
doi: 10.11858/gywlxb.1990.02.007
|
[5] |
田恩科
, 龙期威
. 断裂表面自相似与自仿射复杂分形结构的研究. 高压物理学报,
2001, 15(3): 178-185 .
doi: 10.11858/gywlxb.2001.03.003
|
[6] |
谢梦雨
, 鹿亚飞
, 邹心宇
, 邓力维
. 月幔条件下水在橄榄石中扩散的实验研究. 高压物理学报,
2018, 32(1): 011201-1-011201-11.
doi: 10.11858/gywlxb.20170645
|
[7] |
邓福铭
, 陈启武
. PDC材料烧结过程中钴在金刚石层中的扩散熔渗迁移机制. 高压物理学报,
2004, 18(1): 53-58 .
doi: 10.11858/gywlxb.2004.01.010
|
[8] |
庞磊
, 高建村
, 李磊
, 马秋菊
, 亢永
, 孟倩倩
. 燃气浓度对室内燃气爆燃火焰波及范围的影响. 高压物理学报,
2014, 28(1): 55-60.
doi: 10.11858/gywlxb.2014.01.009
|
[9] |
曾秋华
, 李后强
. 多标度分形上的输运方程. 高压物理学报,
1999, 13(2): 152-160 .
doi: 10.11858/gywlxb.1999.02.013
|
[10] |
类维生
, 陈丙森
. 几种断裂问题的分形描述. 高压物理学报,
1994, 8(3): 166-171 .
doi: 10.11858/gywlxb.1994.03.002
|
[11] |
屈世显
, 董连科
. 分形维数与熵间的关系. 高压物理学报,
1993, 7(2): 127-131 .
doi: 10.11858/gywlxb.1993.02.008
|
[12] |
林其文
, 夏先贵
, 杨光智
, 章冠人
, 廖汉宁
. 应用分形理论探讨炸药的撞击感度. 高压物理学报,
1999, 13(1): 64-70 .
doi: 10.11858/gywlxb.1999.01.012
|
[13] |
章冠人
. 动力破碎的几何统计和分形方法. 高压物理学报,
1996, 10(3): 215-219 .
doi: 10.11858/gywlxb.1996.03.008
|
[14] |
章冠人
. 冲击波和分形集团的凝聚. 高压物理学报,
1997, 11(4): 241-244 .
doi: 10.11858/gywlxb.1997.04.001
|
[15] |
章冠人
. 动力破碎分形和加载的关系. 高压物理学报,
1997, 11(2): 81-84 .
doi: 10.11858/gywlxb.1997.02.001
|
[16] |
王晓伟
, 董连科
, 龙期威
. 周长-面积关系及分形维数的计算机模拟. 高压物理学报,
1991, 5(2): 124-129 .
doi: 10.11858/gywlxb.1991.02.007
|
[17] |
董晓丹
, 纪辉
, 陈永顺
, 蒋义和
, 李蕊
, 武玉霞
, 李威
. 定义在分形集上函数的H-导数. 高压物理学报,
1999, 13(3): 237-240 .
doi: 10.11858/gywlxb.1999.03.014
|
[18] |
董连科
, 王晓伟
. 函数的H-导数和分形动力学. 高压物理学报,
1997, 11(1): 13-20 .
doi: 10.11858/gywlxb.1997.01.003
|
[19] |
高峰
, 谢和平
. 几种断裂问题的分形描述中几个问题的商榷. 高压物理学报,
1996, 10(2): 141-144 .
doi: 10.11858/gywlxb.1996.02.010
|
[20] |
曾秋华
, 李后强
, 刘德
. 反常输运现象中的分数阶扩散方程. 高压物理学报,
2000, 14(1): 42-46 .
doi: 10.11858/gywlxb.2000.01.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