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 7卷 第1期
1993, 7(1): 1-10 .
doi: 10.11858/gywlxb.1993.01.001
摘要:
在5~7 GPa,600~1 800 ℃的压力-温度范围内对组份为氧化硅-稀土氧化物微粉混合物(3-Si3N4+0.5La2O3+0.5Pr6O11(mol.%))的烧结产物进行了研究。所得结果表明其成相规律与Sialon体系在高温高压下烧结时不同。在直到5 GPa的高压下,-Si3N4表现出相当高的稳定性,并不转变成相。当烧结温度低于1 600 ℃时,烧结体仍然由以-Si3N4为基础的固溶体及稀土氧化物组成,而后者则表现出一系列相变化。当压力超过6 GPa、温度高于1 600 ℃时,物料烧结成一个新的单相高压结构ReSi3O2N4。其衍射数据可以用一个正交点阵来拟合。其晶格参数为:a=1.298 3 nm,b=0.814 0 nm,c=0.428 5 nm。
在5~7 GPa,600~1 800 ℃的压力-温度范围内对组份为氧化硅-稀土氧化物微粉混合物(3-Si3N4+0.5La2O3+0.5Pr6O11(mol.%))的烧结产物进行了研究。所得结果表明其成相规律与Sialon体系在高温高压下烧结时不同。在直到5 GPa的高压下,-Si3N4表现出相当高的稳定性,并不转变成相。当烧结温度低于1 600 ℃时,烧结体仍然由以-Si3N4为基础的固溶体及稀土氧化物组成,而后者则表现出一系列相变化。当压力超过6 GPa、温度高于1 600 ℃时,物料烧结成一个新的单相高压结构ReSi3O2N4。其衍射数据可以用一个正交点阵来拟合。其晶格参数为:a=1.298 3 nm,b=0.814 0 nm,c=0.428 5 nm。
1993, 7(1): 11-22 .
doi: 10.11858/gywlxb.1993.01.002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在0.000 1~2.3 GPa流体静压力下测量三种非晶合金饱和磁感应强度Bs和最大磁导率max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三种非晶合金受压后Bs和max表现各异,可归为两大类。(1)第一类压磁效应:总趋势是Bs和max都随压力增加而下降,但在几个压力区Bs反常增高。如Fe75Ni5Si5B15非晶合金Bs随压力增加均匀下降,(Fe0.85Co0.15)Cu0.4Si4.4B13.2非晶合金的Bs随压力增加降升再降。(2)第二类压磁效应,如Fe78.75Cu1.25Si5B15非晶合金的Bs和max随压力增加都有未见报导过的微弱升高。分别结合局域电子模型的交换作用理论和巡游电子模型的刚带理论进行了讨论。
本文详细介绍了在0.000 1~2.3 GPa流体静压力下测量三种非晶合金饱和磁感应强度Bs和最大磁导率max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三种非晶合金受压后Bs和max表现各异,可归为两大类。(1)第一类压磁效应:总趋势是Bs和max都随压力增加而下降,但在几个压力区Bs反常增高。如Fe75Ni5Si5B15非晶合金Bs随压力增加均匀下降,(Fe0.85Co0.15)Cu0.4Si4.4B13.2非晶合金的Bs随压力增加降升再降。(2)第二类压磁效应,如Fe78.75Cu1.25Si5B15非晶合金的Bs和max随压力增加都有未见报导过的微弱升高。分别结合局域电子模型的交换作用理论和巡游电子模型的刚带理论进行了讨论。
1993, 7(1): 23-32 .
doi: 10.11858/gywlxb.1993.01.003
1993, 7(1): 33-36 .
doi: 10.11858/gywlxb.1993.01.004
1993, 7(1): 37-41 .
doi: 10.11858/gywlxb.1993.01.005
1993, 7(1): 42-46 .
doi: 10.11858/gywlxb.1993.01.006
1993, 7(1): 47-53 .
doi: 10.11858/gywlxb.1993.01.007
1993, 7(1): 54-60 .
doi: 10.11858/gywlxb.1993.01.008
1993, 7(1): 61-65 .
doi: 10.11858/gywlxb.1993.01.009
1993, 7(1): 66-70 .
doi: 10.11858/gywlxb.1993.01.010
1993, 7(1): 71-74 .
doi: 10.11858/gywlxb.1993.01.011
1993, 7(1): 75-80 .
doi: 10.11858/gywlxb.1993.01.012